网站首页>>新闻报道 |
1.1.1热熔工法是针对以明火或热风热熔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沥青涂层表面,利用石油沥青的热塑性、粘附粘结性能,实现防水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固定、卷材之间的搭接热熔粘合、以及多层防水中的叠合粘结的系统施工工法。
1.1.2本工法针对各种胎基的SBS改性和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1.3本工法定义的防水系统主要配套材料及配件品种齐全,基层处理剂、密封膏等配套辅助材料均以橡胶沥青为基料,与主体材料的组成,性能匹配并具良好相容性。
1.1.4本工法对不同建筑部位,不同建筑功能的防水系统,典型防水细部均配有完整的细部节点构造做法,并配有构造图;对阴阳角、管道根、檐口、水落口、天沟、泛水等细部均设置附加层,对主体防水层及附加防水层卷材的接缝口、收头均进行密封处理,要求形成多道防水密封系统;对热熔法施工工艺流程中,关键工序的操作方法、步骤均有较详细说明和具体要求,规范化施工,避免随意性操作造成质量隐患。
1.2.1本工法适用于各种等级和功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屋面和地下防水工程、隧道及地下铁道建(构)筑物、市政桥梁、停车站等工程防水以及贮水池、水渠等防水工程的施工。
1.2.2本工法适用于卷材与基层或卷材与卷材的热粘结施工,适用的粘结方式有满粘(也称全粘)、条粘、点粘和空铺。
1.3.1热熔粘结的施工工艺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施工工艺,它是采用火焰喷枪、喷灯或其它加热器烘烤热熔卷材(厚度≥3mm卷材)底面沥青层及粘结基层(或下层卷材上表面沥青),待表面沥青呈熔融状态时立即铺贴,随后用压辊压实排除卷材下面空气并趁热使其粘结密实,搭接缝的密封是通过上下两个搭接边粘合并压实后,边缘挤出的沥青形成约5-10mm沥青条将边缘封闭,卷材末端收头用密封膏嵌填严密。热熔工法是卷材自身的沥青在热状态下粘结,粘结强度高且耐久,边缘挤出热的沥青条以及嵌填密封膏,完全可以将边缘封闭,从而保证接缝的密封,形成一个完整的不透水的卷材防水层。在屋面工程中,卷材与基层条粘、点粘或空铺可避免在基层产生裂缝时卷材随其开裂(即在卷材与基层粘结强度高于卷材粘结强度时出现零延伸),同时还起到平衡水蒸汽压力,避免防水层起鼓。
1.3.2本工程项目卷材铺贴方式为满粘结:
满粘结:满粘法(简称全粘)用喷灯或火燃加热器由卷材横向的一边向另一边缓慢移动,均匀烘烤卷材所有部位,使其表面沥青全部呈熔融状态,以达到卷材与基层或卷材与卷材的全粘结。满粘法适用于卷材与卷材、地下立墙、一般部位附加卷材(应力集中及变形缝部位除外)以及桥梁工程卷材与桥面板的粘结。
1.4.1热熔施工工艺流程图:
1.5.1一般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分类
1、按照生产配方中所掺加的改性剂不同分为: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简称SBS;
2、按照物理力学性能分为:Ⅰ型、Ⅱ型;
3、按照胎基不同分为:聚酯胎、玻纤胎;
4、按照上表面覆面材料不同分为:聚乙烯膜(PE)、细砂(S)、矿物粒(片)料(M)。
1.5.2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规格
1、幅宽:各种防水卷材的宽度通常均为1.0米;
2、厚度:聚酯胎卷材:3mm、4mm;
玻纤胎卷材:2mm、3mm、4mm;
3、面积和长度:卷材按照厚度不同每卷的长度不尽相同,分为:
2mm厚:15m2--长度15m;
4mm厚:7.5m2--长度7.5m;
3mm、4mm厚:10m2--长度10m。
卷材型号举例:
SBS-Ⅰ-PY-PE:SBS弹性体Ⅰ型聚酯胎PE膜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5.3 SBS两种卷材的主要区别
1、工程特点
SBS:弹性体改性沥青材料,具有良好的延伸性能。主要强调其弹性方面的工程特性,即强调该材料受力后的延伸性。
温度适应性
SBS:耐热度:90℃(Ⅰ型)-- 105℃(Ⅱ型)
低温柔度:-20℃(Ⅰ型)-- -25℃(Ⅱ型)
可见,由于其温度适应性不同,故SBS更适合于北方寒冷地区.
1.5.4Ⅰ型和Ⅱ型卷材的主要区别
胎基材质不同,Ⅱ型胎基的材强度、密度等指标均优于Ⅰ型;
卷材强度不同:Ⅱ型卷材的强度大大高于Ⅰ型;
卷材延伸能力不同:Ⅱ型卷材的延伸率明显大于Ⅰ型;
卷材耐候性不同:Ⅱ型卷材的耐高低温性能均好于Ⅰ型。
以上各项指标祥见产品说明书,这里不再赘述。
执行标准:GB18242-2008●技术性能指标
序号 | 项目 | I | II | ||||||
PY | G | PY | G | PYG | |||||
1 | 可溶物含量≥g/㎡ | 3mm | 2100 | ---- | |||||
4mm | 2900 | ---- | |||||||
5mm | 3500 | ||||||||
2 | 不透水性120min | 0.3Mpa | 0.2Mpa | 0.3Mpa | |||||
3 | 耐热性,℃ | ℃ | 90 | 105 | |||||
≤mm | 2 | ||||||||
试验现象 | 无流淌、滴落 | ||||||||
4 | 拉力 | 最高峰力,(N/50mm)≥ | 500 | 350 | 800 | 500 | 900 | ||
次高峰力,(N/50mm)≥ | ---- | ---- | ---- | ---- | 800 | ||||
试验现象 | 拉伸过程中,试件中部无沥青涂盖层开裂或与胎基分离现象 | ||||||||
5 | 延伸率 | 最大峰时延伸率,%≥ | 30 | ---- | 40 | ---- | ---- | ||
第二峰时延伸率,%≥ | ---- | ---- | ---- |